第二百四十六章 值得麽?(再續)
關燈
小
中
大
午後,宇文明告退,因為天子今日起來得較晚,不打算午休,所以他留下兒子宇文理陪著說話,自己向著行宮外走去,雖然有侍衛前方帶路,其實他閉著眼睛都能走出去,因為這裏原本就是他的府邸。
天子駕臨安陸,急切間營造行宮根本來不及,即是臣子又是宗親的宇文明,在自己府裏招待天子理所當然,而為了鄭重其事,他一家搬到別處暫住,騰出府邸作為行宮給天子下榻。
這樣做,並沒什麽不合適,宇文明要用以身作則的方式,讓大家知道該如何表達對天子的恭敬之情。
離開行宮,宇文明坐上馬車向官署前進,作為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,他要做處理的事務有很多,如今局勢緊張,不是優哉游哉的時候。
馬車行駛在青石板路面上,車身有些許顛簸,宇文明單手枕著頭,閉目養神,天子方才問他何時派兵解懸瓠之圍,雖然說了要待時機合適,但何時才算“時機合適”,可就有得琢磨了。
不是宇文明不想救弟弟宇文溫,而是宇文溫用飛鴿傳書簡略說明戰況時,特地提醒說要提防敵軍“圍城打援”,所以,光急沒有用。
宇文氏和尉遲氏,始終都是要決裂的,只是杞王父子三人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,宇文明知道若不是己方應對得當,此次此刻,安陸恐怕已經易主了。
而若是沒有宇文溫的出色表現,奇跡般擊敗五路南犯大別山五關的敵軍,隨後孤註一擲長途奔襲豫州州治懸瓠得手,局勢可不樂觀。
宇文溫襲擊懸瓠得手,以圍魏救趙的方式,解了方城之圍,更關鍵的是為山南各地完成秋收爭取到了時間,宇文明可不會浪費這麽寶貴的機會。
秋糧入庫,荊州門戶守住了,山南各地人心穩定了許多,但這只是開始,因為局勢依舊嚴峻,擺在宇文明面前的是一團亂麻,如果有可能,他真想拔刀來個“快刀斬亂麻”。
然而這不行,事情還得一件件分別處理,而己方出擊懸瓠所收獲的不光是方城之圍解除,還收獲了一個意外之喜。
宇文溫在懸瓠,居然遇到了據傳已經傷重不治的“先帝”宇文乾鏗,這可是一件意料之外的好消息,有助於改善宇文氏目前面臨的不利處境。
宇文明想得明白,機會已經來到面前,必須牢牢抓住,才能使得局勢大為改觀。
尉遲氏實力雄厚,宇文氏要與之抗衡,除了要有能打勝仗的軍隊,還得有大義名分,可在宇文溫進入懸瓠之前,宇文氏這邊是落於下風。
之前,天子遇刺傷重不治,丞相尉遲惇擁立新君,以討伐弒君逆賊的名義,率先派兵進攻關中、山南,局勢對於杞王一方極為不妙,即便軍事上頂住了對方的猛攻,政治上卻很尷尬。
天下人會認為,天子在鄴城,杞王父子三人抗拒朝廷大軍,是逆賊。
大義名分,既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重要,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麽雞肋,宇文明想得很明白,他們父子三人代表著宇文氏,但是身邊沒有天子,大義名分上就壓不過尉遲惇。
沒有大義名分,他們就沒辦法拉攏中間勢力,父子三人經營山南地區多年,這種情況不明顯,但對於關中地區來說,有沒有大義名分就很重要。
關中,是周國的龍興之地,周國許多權貴、官宦人家的根基就在關中,更別說關中、隴右許多豪族也是周國的根基。
時值宇文氏危急存亡之秋,只有杞王能夠扛起宇文氏的大旗,而要想拉攏關隴的各方人士,光給好處還不夠,因為杞王能給的,蜀王一樣能給。
而尉遲氏的實力處於絕對優勢,兩家相爭,宇文氏獲勝的前景基本上不被人看好,那麽要拉攏關中、隴右的豪族、權貴們,就得靠大義名分來幫忙。
九年前天元皇帝暴斃,楊堅篡權,蜀國公尉遲迥於鄴城起兵反楊,擁立宗室、趙王幼子宇文乾鏗為帝,借此與楊堅分庭抗禮,雖然實際上尉遲迥靠的是軍隊,但有了宇文乾鏗這個招幌,還是頗有助力的。
在鄴城另立朝廷,直接了當的告訴觀望者,投奔“新”朝,加官進爵,前途無量。
那麽現在,杞王能這樣做麽?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,自己便能直接稱帝,和蜀王尉遲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禮。
考慮到人心,這樣做沒用,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對於關隴的各方人士來說,向杞王臣服,和向蜀王臣服有什麽區別?
蜀王勝算那麽明顯,何苦冒著極大風險投到杞王這邊?
值得麽?不值得!
尤其以那些年紀比杞王大的官員來說,大家原本是同僚,杞王還是後輩,如今稱帝了,憑什麽要他們稱臣,蜀王可比杞王厲害得多。
年紀、資歷,其實不是問題,問題是要臣服,也得臣服強者,即便周國分裂成東西周,關隴各勢力投靠蜀王所能獲得的好處,要比投靠杞王所能獲得的好處多。
即便杞王穩住了關中、山南,那麽對於中間勢力來說,做內應引蜀王大軍入關中所獲得的收益,也比協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,至少看上去是這樣。
宇文氏和尉遲氏決裂,關中人心必然不穩,這是坐鎮關中的杞王所擔心之事,也是杞王世子宇文明、西陽王宇文溫擔心的事情,必須想辦法解決。
之前,為了在遲早到來的決裂中,盡可能消除關中地區的隱患,他們父子三人曾有過秘議,做出一個決定:
一旦東西戰事爆發,那麽至少開戰初期的前幾年,杞王決不能稱帝。
無論如何,都要以清君側之名,號召關中各勢力聚集在清君側的大旗下,抵抗尉遲惇派來的大軍,而一旦杞王忍不住稱帝,會適得其反,因為他們給不了那麽多利益來收買關隴地區各方人士。
只能如同太祖文皇帝那樣,先通過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在關中、山南站穩腳跟,然後慢慢拉攏、分化各方勢力,待得時機成熟,再走出那一步。
這是杞王父子三人的共識,是以天子被尉遲惇控制為前提做出的決定,可當“先帝”來到山南之後,局勢就不同了。
宇文明知道,有宇文乾鏗在,己方的策略必須立刻做出調整,但首先要做的,就是讓關中、山南各地官員都知道“先帝沒有事,來到安陸了!”
宇文乾鏗活著,那就證明尉遲惇所擁立的新帝是偽帝,而對方的行為,就是大逆不道之舉,雖然尉遲惇可以指責身在山南的宇文乾鏗是假的,但對於關隴人士來說,有了一個新的選擇。
在杞王擊退蜀王軍隊進攻、關中和山南完好的前提下,他們投奔天子宇文乾鏗,比投奔蜀王所能獲得的利益要大。
以勤王盡忠的名義,聚集在天子身邊,不需要向杞王臣服,建功之後是天子封賞,不需要看杞王臉色,若有朝一日身居高位,豈不比投到蜀王那裏吃殘羹剩飯要好?
或者更進一步,把杞王擠掉,把持朝廷大權,豈不美哉?
甚至還可以苦心經營,最後行王霸之事,受禪稱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不可能!
這就是最有吸引力的利益,足以吸引那些有野心、有想法的人,放棄投靠尉遲氏的想法轉而投向宇文氏,只有這種最直接的誘惑,才能取代各種讓利,讓關隴各地豪族及官宦人士,有強烈的利益需求,站在宇文氏這邊。
而越早讓這些人知道天子駕臨安陸,就越早能讓對方下定決心。
所以當宇文溫飛鴿傳書告訴宇文明,在懸瓠遇到天子時,宇文明就飛鴿傳書將消息送到長安,讓父親心中有數。
而當天子進入山南地界時,宇文明馬上派出驛使,以日行六百裏的速度將好消息送往長安,想來再過一段時間,關中的局面必然大有改觀。
所以,宇文溫如今在懸瓠苦苦支撐,雖然風險很大,但完全值得,而宇文明絕不會讓弟弟好不容易抓住的機會,就這麽從手中溜掉。
馬車緩緩停下,抵達官署正門,宇文明下車後大步流星向著門內走去,氣勢已經和方才不一樣。
拋去家族立場,宇文明不覺得尉遲惇如今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對,故蜀王力挽狂瀾,光覆大周江山,在將個人聲譽提升到極點的同時,也讓尉遲家族騎虎難下。
尉遲惇作為家主,不走出這一步,尉遲氏遲早被滅門。
天子和權臣,已經不能共存,對於蜀王尉遲惇來說是這樣。
以後,對於杞王宇文亮來說,也是這樣!
宇文明不久前委婉勸諫,讓宇文乾鏗放棄了盡早前往長安的念頭,宇文明之所以如此行事,是因為關中戰事未見分曉,不能讓杞王分心太多。
此時宇文乾鏗若前往長安,極其不利於他們父子控制對方。
宇文明已經下定決心,天子,必須由宗室來控制,而他絕不會讓當年叔祖滿門抄斬的往事再度重演,也絕不會在功成名就之後,做一個閑散宗室藩王。
那樣的話,他們父子三人的辛苦付出根本就不值得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天子駕臨安陸,急切間營造行宮根本來不及,即是臣子又是宗親的宇文明,在自己府裏招待天子理所當然,而為了鄭重其事,他一家搬到別處暫住,騰出府邸作為行宮給天子下榻。
這樣做,並沒什麽不合適,宇文明要用以身作則的方式,讓大家知道該如何表達對天子的恭敬之情。
離開行宮,宇文明坐上馬車向官署前進,作為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,他要做處理的事務有很多,如今局勢緊張,不是優哉游哉的時候。
馬車行駛在青石板路面上,車身有些許顛簸,宇文明單手枕著頭,閉目養神,天子方才問他何時派兵解懸瓠之圍,雖然說了要待時機合適,但何時才算“時機合適”,可就有得琢磨了。
不是宇文明不想救弟弟宇文溫,而是宇文溫用飛鴿傳書簡略說明戰況時,特地提醒說要提防敵軍“圍城打援”,所以,光急沒有用。
宇文氏和尉遲氏,始終都是要決裂的,只是杞王父子三人沒想到會來的這麽快,宇文明知道若不是己方應對得當,此次此刻,安陸恐怕已經易主了。
而若是沒有宇文溫的出色表現,奇跡般擊敗五路南犯大別山五關的敵軍,隨後孤註一擲長途奔襲豫州州治懸瓠得手,局勢可不樂觀。
宇文溫襲擊懸瓠得手,以圍魏救趙的方式,解了方城之圍,更關鍵的是為山南各地完成秋收爭取到了時間,宇文明可不會浪費這麽寶貴的機會。
秋糧入庫,荊州門戶守住了,山南各地人心穩定了許多,但這只是開始,因為局勢依舊嚴峻,擺在宇文明面前的是一團亂麻,如果有可能,他真想拔刀來個“快刀斬亂麻”。
然而這不行,事情還得一件件分別處理,而己方出擊懸瓠所收獲的不光是方城之圍解除,還收獲了一個意外之喜。
宇文溫在懸瓠,居然遇到了據傳已經傷重不治的“先帝”宇文乾鏗,這可是一件意料之外的好消息,有助於改善宇文氏目前面臨的不利處境。
宇文明想得明白,機會已經來到面前,必須牢牢抓住,才能使得局勢大為改觀。
尉遲氏實力雄厚,宇文氏要與之抗衡,除了要有能打勝仗的軍隊,還得有大義名分,可在宇文溫進入懸瓠之前,宇文氏這邊是落於下風。
之前,天子遇刺傷重不治,丞相尉遲惇擁立新君,以討伐弒君逆賊的名義,率先派兵進攻關中、山南,局勢對於杞王一方極為不妙,即便軍事上頂住了對方的猛攻,政治上卻很尷尬。
天下人會認為,天子在鄴城,杞王父子三人抗拒朝廷大軍,是逆賊。
大義名分,既不是想象中的那麽重要,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麽雞肋,宇文明想得很明白,他們父子三人代表著宇文氏,但是身邊沒有天子,大義名分上就壓不過尉遲惇。
沒有大義名分,他們就沒辦法拉攏中間勢力,父子三人經營山南地區多年,這種情況不明顯,但對於關中地區來說,有沒有大義名分就很重要。
關中,是周國的龍興之地,周國許多權貴、官宦人家的根基就在關中,更別說關中、隴右許多豪族也是周國的根基。
時值宇文氏危急存亡之秋,只有杞王能夠扛起宇文氏的大旗,而要想拉攏關隴的各方人士,光給好處還不夠,因為杞王能給的,蜀王一樣能給。
而尉遲氏的實力處於絕對優勢,兩家相爭,宇文氏獲勝的前景基本上不被人看好,那麽要拉攏關中、隴右的豪族、權貴們,就得靠大義名分來幫忙。
九年前天元皇帝暴斃,楊堅篡權,蜀國公尉遲迥於鄴城起兵反楊,擁立宗室、趙王幼子宇文乾鏗為帝,借此與楊堅分庭抗禮,雖然實際上尉遲迥靠的是軍隊,但有了宇文乾鏗這個招幌,還是頗有助力的。
在鄴城另立朝廷,直接了當的告訴觀望者,投奔“新”朝,加官進爵,前途無量。
那麽現在,杞王能這樣做麽?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,自己便能直接稱帝,和蜀王尉遲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禮。
考慮到人心,這樣做沒用,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。
對於關隴的各方人士來說,向杞王臣服,和向蜀王臣服有什麽區別?
蜀王勝算那麽明顯,何苦冒著極大風險投到杞王這邊?
值得麽?不值得!
尤其以那些年紀比杞王大的官員來說,大家原本是同僚,杞王還是後輩,如今稱帝了,憑什麽要他們稱臣,蜀王可比杞王厲害得多。
年紀、資歷,其實不是問題,問題是要臣服,也得臣服強者,即便周國分裂成東西周,關隴各勢力投靠蜀王所能獲得的好處,要比投靠杞王所能獲得的好處多。
即便杞王穩住了關中、山南,那麽對於中間勢力來說,做內應引蜀王大軍入關中所獲得的收益,也比協助杞王抵抗蜀王所得收益要多,至少看上去是這樣。
宇文氏和尉遲氏決裂,關中人心必然不穩,這是坐鎮關中的杞王所擔心之事,也是杞王世子宇文明、西陽王宇文溫擔心的事情,必須想辦法解決。
之前,為了在遲早到來的決裂中,盡可能消除關中地區的隱患,他們父子三人曾有過秘議,做出一個決定:
一旦東西戰事爆發,那麽至少開戰初期的前幾年,杞王決不能稱帝。
無論如何,都要以清君側之名,號召關中各勢力聚集在清君側的大旗下,抵抗尉遲惇派來的大軍,而一旦杞王忍不住稱帝,會適得其反,因為他們給不了那麽多利益來收買關隴地區各方人士。
只能如同太祖文皇帝那樣,先通過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在關中、山南站穩腳跟,然後慢慢拉攏、分化各方勢力,待得時機成熟,再走出那一步。
這是杞王父子三人的共識,是以天子被尉遲惇控制為前提做出的決定,可當“先帝”來到山南之後,局勢就不同了。
宇文明知道,有宇文乾鏗在,己方的策略必須立刻做出調整,但首先要做的,就是讓關中、山南各地官員都知道“先帝沒有事,來到安陸了!”
宇文乾鏗活著,那就證明尉遲惇所擁立的新帝是偽帝,而對方的行為,就是大逆不道之舉,雖然尉遲惇可以指責身在山南的宇文乾鏗是假的,但對於關隴人士來說,有了一個新的選擇。
在杞王擊退蜀王軍隊進攻、關中和山南完好的前提下,他們投奔天子宇文乾鏗,比投奔蜀王所能獲得的利益要大。
以勤王盡忠的名義,聚集在天子身邊,不需要向杞王臣服,建功之後是天子封賞,不需要看杞王臉色,若有朝一日身居高位,豈不比投到蜀王那裏吃殘羹剩飯要好?
或者更進一步,把杞王擠掉,把持朝廷大權,豈不美哉?
甚至還可以苦心經營,最後行王霸之事,受禪稱帝建立新王朝也不是不可能!
這就是最有吸引力的利益,足以吸引那些有野心、有想法的人,放棄投靠尉遲氏的想法轉而投向宇文氏,只有這種最直接的誘惑,才能取代各種讓利,讓關隴各地豪族及官宦人士,有強烈的利益需求,站在宇文氏這邊。
而越早讓這些人知道天子駕臨安陸,就越早能讓對方下定決心。
所以當宇文溫飛鴿傳書告訴宇文明,在懸瓠遇到天子時,宇文明就飛鴿傳書將消息送到長安,讓父親心中有數。
而當天子進入山南地界時,宇文明馬上派出驛使,以日行六百裏的速度將好消息送往長安,想來再過一段時間,關中的局面必然大有改觀。
所以,宇文溫如今在懸瓠苦苦支撐,雖然風險很大,但完全值得,而宇文明絕不會讓弟弟好不容易抓住的機會,就這麽從手中溜掉。
馬車緩緩停下,抵達官署正門,宇文明下車後大步流星向著門內走去,氣勢已經和方才不一樣。
拋去家族立場,宇文明不覺得尉遲惇如今的所作所為有何不對,故蜀王力挽狂瀾,光覆大周江山,在將個人聲譽提升到極點的同時,也讓尉遲家族騎虎難下。
尉遲惇作為家主,不走出這一步,尉遲氏遲早被滅門。
天子和權臣,已經不能共存,對於蜀王尉遲惇來說是這樣。
以後,對於杞王宇文亮來說,也是這樣!
宇文明不久前委婉勸諫,讓宇文乾鏗放棄了盡早前往長安的念頭,宇文明之所以如此行事,是因為關中戰事未見分曉,不能讓杞王分心太多。
此時宇文乾鏗若前往長安,極其不利於他們父子控制對方。
宇文明已經下定決心,天子,必須由宗室來控制,而他絕不會讓當年叔祖滿門抄斬的往事再度重演,也絕不會在功成名就之後,做一個閑散宗室藩王。
那樣的話,他們父子三人的辛苦付出根本就不值得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